首页 最新文章观点随笔正文

我记忆中的春节

最早的春节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8岁?10岁?那是一个时代……

        故乡的春节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在几十年的斗转星移中,变化的不仅仅是沧海桑田,还有那淹没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渐行渐远的儿时的春节记忆。

        我生活的30年前的农村仍然属于一穷二白的时代,家家户户以种田为生,一年两季,间作套种,在最炎热的夏天是收割冬小麦的最佳时间,秋老虎徘徊不走,昼夜温差很大的秋天是收玉米,刨花生的最好时候。

        那时候的庄稼不像现在只有小麦和玉米,红薯,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是家家必种的农作物。

        那时候大热天在庄稼地里摘棉花、抡起三叉刨红薯、蹲在地里捡花生、一人高的玉米丛中掰玉米并没有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那般美好,每到暑假或者周末回家,我的脖子上总会留下不少血印,那是在玉米地里拔草时,玉米叶子的边缘划过的痕迹;裤子上总是留下怎么洗也洗不掉的青痕,那是蹲着捡花生时,花生的叶子留下的浸渍,大学军训时的军装我保留了很多年,因为那是暑假期间我下地给麦子打农药时全副武装的道具,有了军装的保护,我可以免受农药的侵蚀,更重要的是不容易被火辣辣的阳光晒黑和晒伤,据不完全考证,笔者现在面色为黑均是那时留下的印记。

        本文的主题是春节,之所以前面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是希望通过回忆把自己拉回到那个我曾经熟悉现在已经陌生的故乡。

        那时候日常穿的衣服打补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且大部分都是捡的亲戚的哥哥姐姐们穿过的二手甚至三手衣服,只有在春节才会有新衣服可以期待,特别是在大年初一 一早穿上新衣服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种雀跃感后来几乎找不到了。平时零食更是接触很少,那时候能得到一把糖果或者一袋方便面的心情现在我竟然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

        那时候的年,我印象中进入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一天基本上就进入了过年模式了,赶年集是必修科目,我会跟着爷爷,有时候是跟着父母亲去集市上买年货,猪吼狼叫,鸡飞狗跳的集市充满了浓烈的春节气息,琳琅满目的鞭炮和呲花让人应接不暇,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家的二小子骑着刚刚兴起的摩托车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穿行,刺耳的喇叭声用现代的词语来说就是赤裸裸的炫富。记不清是那一年了,喇叭裤特别流行,穿着喇叭裤,梳着林志颖式的三七分或者郭富城式的四六分发型的情窦初开的青年看到顺眼姑娘时肆无忌惮的呼哨声,伴随着和姑娘一起赶年集的老奶奶露骨的乡下骂街声,物资的匮乏让整条街的上空弥漫着久久回荡的讨价还价声,这些乏善可陈的画面不是出现在路遥或梁秋生的文学作品中,是由那个时代所背书的现实,是人们真实生活的折射。

      

左手Excel右手VBA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左手Excel右手VBA”或者“URItker”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评论

精彩评论
觉得有用就打赏吧
关注本站公众号,享受更多服务!
联系方式
QQ:########
地址:中国·辽宁
Email:2727987445#qq.com
Copyright ©2015-2023.Powered by 云水客 | 网站地图 | 辽ICP备14000512号-5